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唐德东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许弟建/13883583610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dqgcsyzx@163.com
所在学校名称:重庆科技学院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李伟/023-65022141
年 月 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筹协调,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融合。根据学校的实验教学定位和总体规划,中心明晰了自身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即围绕电工电子、测控、自动化、电气工程等方向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材系统,实验设备完善,实验装备精良,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构筑了一种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显示了中心开出的四种类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在不断加强,更加重视“互联网+,挑战杯,西门子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系列赛事。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保质保量完成了实验中心承担的年度教学计划
(1)实验:本中心承担的实验课程一共89门,面向24个专业,总学时为5276。本中心开出实验项目188个,其中“三性”实验174个。本年度,中心为电气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及全校非电专业共计58个班、4063名学生开课。.

(2)实训:自动化、测控、电气工程利用中心资源开设了系类实训课程,实验中心负责场地协调,部分实验老师给予指导。

2.持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1)开展了互联网+实体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实验中心建设了“互联网+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总线实验平台”,将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将虚拟技术和实体应用相结合,有效地解决实验场地与学生实验时间冲突的矛盾。
当前“互联网+实体”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还没能真正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提升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开展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模式改革
a.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功能需求,研发了具有服务课程达成度分析的软件,建设了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系统,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改革。
b.基于当前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达成度的规定,就《数电》和《模电》两门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梳理。
c.基于当前自动化专业数电和模电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各个实验项目核心能力考察点的的梳理。
d.基于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进行实验报告模板库的建设。
e.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模式系统的教学改革应用,效果良好。

3.进行实验室设备建设与教学应用
(1)智能感知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应用
2021年期间,建设了智能感知创新实验平台30套,主要服务于《传感器技术》《测控电路》《虚拟仪器》等课程,投入教学应用运行良好,为人才培养体用了实验设备和场地。

(2)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应用。
2021年期间,建设了电工实验创新实验平台30套,电子实验创新实验平台30套,主要服务于《数电》《模电》《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投入教学应用运行良好,为人才培养体用了实验设备和场地。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实验室队伍组成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实验教师、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当前,实验中心有管理人员2名(中心正、副主任各1名)、专职实验教师14人,兼职教室25人(来自自动化系、测控系、电气工程系)。实验中心已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合理,队伍稳定而具有实干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
2.人员学历晋升
(1)姚立忠,四川大学博士毕业。
姚立忠,于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智能化测控与数字图像处理方向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智能化测控、先进控制等领域,上述研究内容与我院DCS&APC实验室、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测控系统与仪表实验室紧密相关,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技术、理论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教学、实验室发展。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实验队伍建设原则
实验中心遵从“理论课老师和实验老师共建,实验老师主管”的原则。测控,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实验中心兼职老师参与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好的资源主要有实验老师负责管理。
2.实验中心实行各实验分室专人负责制
为提高整个实验中心的运行效率,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整个实验中心实行各实验分室专人负责制。各实验室负责人主要负责实验室器材的准备和整理维护、实验课的指导、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等工作。
3.实验中心倡导老师参加各类竞赛、技术培训或者学术交流
创新创业协会,实验老师大部分都是指导老师。该协会服务于2021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蓝桥杯单片机大赛多功能各类带赛。组织老师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或学术交流。如罗彦玲等老师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叶文、彭宇兴等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教改项目
(1)校际合作,进行教学改革
一是积极校际合作参与电工学教学改革,参与获得重庆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项目名称:以生为本、通专融合、全面育人--高校《电工学》课程的“1+2+3+”建设新模式
二是积极校际合作参与获得市级虚拟教研室1项目,项目名称:西南地区高校电工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2)基于工程认证自动实验考核平台建设与应用: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功能需求,建设成功了具有服务课程达成度分析的软件,投入《数电》《模电》《电工电子技术》三门课程的教学应用。
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改革实践,申请发明一项: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系统、方法及应用。
(3)完成了校级自制设备项目2项
基于倒立摆的便捷自动控制教学平台研制,王华斌,田芳等。
基于HTML5-NET网关的跨平台智能家居实训系统,许弟建,叶文,李家庆等。
(4)实施教改课题1项
应用型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常用电气技术与PLC案例教学,郭丽霞,彭宇兴等
(5)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教改课题的建设与申报。
获批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师资培训项目,王华斌等。
2.课程建设项目
(1)基于“互联网+实体”的实验教学运行成果,申请并获批了校级虚拟一流课程和市级虚拟一流课程各一门。项目组:许弟建,吴云君,柏俊杰,余群威,聂玲,叶文,杨君玲,张小云,彭宇兴,罗彦玲

(2)许弟建持续进行了《电子系统综合创新实践》,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如下:
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进一步进行案例的内涵建设,提升案例的质量。将资源推送给创新创业学会的所有学生,在线学习和提升。开启应用型特色教学讲义的编写工作,让学生同步学习应用。
(3)胡敏老师参与《基于校企合作的电气专业生产实习一流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课程资源建设。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实验中心老师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馈回来,用于指导毕业设计,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1.吴云君科研情况:
基于PLC跨平台实验教学运行成果,吴云君主持和许弟建参与,获批2021年市级科研项目《PLC跨平台应用技术研究》。
2.许弟建科研情况:
自制设备项目---《基于HTML5-Net网关的跨平台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研究完成,并顺利结题。该系统是一套以样板房为模板,以标准工业电气产品为对象,以HTML5 web跨平台技术为支撑,集用户体验、安装调试、设计开发为一体的移动互联实训平台。研究成果很好的和毕业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
3.姚立忠科研情况:
(1)持续进行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 cstc2018jcyjAX0350 ,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源滤波的铝电解过程智能系统模型构建方法研究,2018/08-2021/07,5万,在研,主持
(2)持续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5059,面向电解铝装备工艺系统大数据的深度混合滤波网络渐进学习模型,2019/01-2021/12, 26万,在研,主持。
4.叶文科研情况:
持续研究极微量(ppm数量级)的水分分析以及天然气H2S等的含量分析。课题围绕国家与重庆地方发展战略,结合人工智能、先进控制等信息技术,从极其微弱的传感器信号中剥离各种干扰信号,完成了对感兴趣信号的提取,使分析精度较过去提高了二个数量级。项目实施以后,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在相关领域的实验、理论水平,有利于智能化测控仪表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成果与测控专业在线检测实验室的运行以及测控系毕业设计课题密切相关
5.胡敏科研情况:
申报了市教委研究课题: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吸附剂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再生动力学机制研究。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1.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实验教学任务共享与安排。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课程在本学期末以前向各院系下达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务网系统上发布),各院系根据实验任务(含理论课内实验或计算机上机)落实实验课程指导教师。
2.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管理系统”进行实验室开放运行和管理。该系统可对开放实验项目的申报、立项、管理、指导、考勤等方面进行了人性化的管理。
3.充分利用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的共享。为实现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重庆科技学院建立有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实验设备及其状态查询、大型设备共享,增强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设备信息的共享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4.信息化实验平台建设:实验中心建设了“互联网+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总线实验平台”,可以远程在线开展部分实验。
5.继电保护和电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应用
利用软件平台,对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发电机等进行仿真研究,对并网进行仿真研究等,丰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手段。弥补当前实验中心电机相关实验室老化严重、损坏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问题。
基于电机仿真教学资源平台模块,建设有“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位能性负载)”,运行良好。
6.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
(1)许弟建、吴云君、叶文、李家庆等,掌握了“互联网+实体”实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提升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田芳进行了516罗克韦尔实验室实验室的软件安装和调试,能解决日常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余群威老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管理特长,对实验中心电脑及网络进行良好管理。
(4)仿真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对于实验室PC机访问服务器的一系列设置,包括IP设置、通信PING命令的使用以及相关插件的下载安装等,都非常熟悉,并能独立处理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姚立忠掌握了百万吨乙烯虚拟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和对软件的反复操练,可有效提高师生的信息化能力;同时,DCS&APC实验室包含有远程桌面连接,远程访问,电视墙互联投影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信息化水平。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实验中心十分注重实验室开放工作。当前,就实验室开放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切实开展好新生开放周活动,促进实验室开放
实验中心认真组织开展每一年的新生实验室开放活动周活动。引导广大新生走进实验室,一是充分展示实验室建设成果和实验教学资源,二是让新生到实验室参观、观摩、体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号召学生多到实验室学习,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口号:创新无止尽,实践出真知。
活动目的:激发大家实验热情,常到实验室来做实验!
每个实验室挑选2个以上展示性好的实验项目,实验老师现场解说。学生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向他们提问,或者现场体验“电子信息科学”的奥秘。
通过该活动,让新生真正了解了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开设、实验室开放机制、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生助管等相关情况。通过对新生的宣传和导引,对今后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实验室开放有一定的作用。
(2)毕业设计全开放
制定详细开放实施计划,明确教师、学生责权利。
开放办法 |
501,502,509,510,512,311、410,404,405,402,326集体开放(其余房间学生有单独要求时个别开放) |
开放时间 |
8个实验室,6周-17周,周三上午、周四上午9:00--12:00(无实验课时间) |
实验老师责权利 |
一、9:00--12:00,501,502,509,510,512,311、410,404,405,402,326确保开放时间实验室打开。 |
二、开放实验室开门值周安排:见右表(分表二) |
三、本学期完毕,各实验室负责老师必须按照时间节点上交“实验室开放记录本”到实验中心。 |
四、考勤督导组将对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考勤和公示(407公示栏) |
五、实验中心将计开放工作量和酬劳。 |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责权利 |
一、有责任督促每个毕业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实践(至少10次)。 |
二、有责任督促每个毕业学生在“实验室开放记录本”上签字确认(至少10次)。 |
三、实验中心将对工作优秀的指导老师计开放工作量和酬劳(从本学期开始严格兑现开放酬劳,见分表六)。 |
奖励和处罚 |
一、学院将对上述开放完成优秀的老师进行奖励 |
二、学院将对上述开放完成得极其不好的老师进行处罚 |
毕业设计学生的责权利 |
每个学生每次到实验室,必须在“实验室开放记录本”上签字登记 |
(3)竞赛开放
加强大赛组织工作,扎实搞好实验室为大赛培训服务的开放工作。为各级各类大赛做好开放和培训服务。中心开放服务的大赛包括有全国电子大赛, “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重庆市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大赛,西门子PLC竞赛等等。
(4)制订了《实验设备借用管理办法》促开放。
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借用管理办法》向实验中心借用可借用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例如:为搞好单片机实验教学,单片机实验小板确保每个同学借用一块,长期使用,毕业前归还即可。
(5)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开放,“赛课计划”实施促开放
2.实验中心十分注重实验室安全工作。当前,就实验室开放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建立实验室安全三级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包含有学院院领导、实验室主任和专职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员为各实验分室负责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
第一,第一节实验课:学生新到一个实验室,各位老师必须就整个实验室的安全,开展安全教育并做记录。记录位置为《实验教学记录本》的每次实验的“是否进行安全教育”位置。
第二,后续的实验课:各位老师必须就该实验存在的安全,开展安全教育并做记录。记录位置为《实验教学记录本》的每次实验的“是否进行安全教育”位置。
(3)实验室安全检查
第一,加强实验室设备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记录位置为《实验教学记录本》的首页。
第二,加强实验室各危险源点的常规检查,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安全用电、危化品与防护品存用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业务部门反映解决,对特种设备要按照《重庆科技学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
(4)持续强化安全意识
各实验老师,每年(或每学期)就所管辖实验室,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
(5)编制实验室安全手册
针对各实验室设备的具体情况,就安全问题进行梳理,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分发各位师生学习。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参加实验教学改革竞赛并获奖
罗彦玲 |
女 |
实验师 |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2021.6 |
华西赛区 |
田芳(叶文、彭宇兴、罗彦玲) |
女 |
实验师 |
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 |
中国电子学会 |
2021.6 |
江西南昌 |
叶文、彭宇兴 |
男 |
实验师 |
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 |
中国电子学会 |
2021.6 |
西部赛区 |
2.迎接参观
实验中心多次迎接来自其他高校、企业前来参观访问。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调研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日期:2021-12-21
12月14日下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高级项目主管张俊卿、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许屾一行来到我校进行现场考察和调研交流。在逸夫楼412-1会议室参加了调研研讨会。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系主任胡刚介绍了电气与自动化类专业群建设情况及项目实施计划,重点对专业群办学基础中的建设成效、发展思路及举措、项目建设进度进行了详细汇报。

会前,两位项目调研负责人在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郑远平、副院长李作进、电气系主任胡刚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电气工程实验室以及拟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建设的场地设施。
我院组织开展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考核
发布日期:2021-12-16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增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创新精神,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学院于12月1日至15日组织开展了面向所有专业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考核。

学院对本次考核工作进行了充分准备与精心组织,制订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考核中,由现场考务人员从参加考核教师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随机抽取一个实验项目进行考核,突出考核教师是否熟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能否规范并熟练使用实验设备,是否改革创新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与内容等。通过此次考核,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独立承担实践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工程创新的能力。全面系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我院学生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1-12-21
12月19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名单,我校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3项,重庆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的优异成绩,此次我校派出15支参赛队伍参加比赛,其中10支获奖,获奖比例、获奖情况均位居全市前列。我校电气工程学院李家庆、常继彬、曾绍坤三位教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指导教师,我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与有序管理,组织精干导师队伍加强指导。按照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具体安排,学院将学科竞赛纳入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课内、课外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扩大了学生受益面,为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学校形成学生实践创新活动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气工程学院开展intel FPGA初级工程师培训
发布日期:2021-09-24
9月16日晚上7点,我院在逸夫楼i512进行intel FPGA初级工程师的首次培训。这次培训课程由柏俊杰老师主持,王康工程师主讲,2020级、2021级研究生与部分2019级研究生参与。


首次培训,王康工程师不仅介绍了国内外FPGA的现状,还介绍了FPGA的基本情况、行业资讯以及重要性。除此之外,王康工程师还以幽默的语言对FPGA和单片机进行了各方面性能的比对。
通过本次培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FPGA的基本知识,领略了FPGA在生活各个领域所展现的魅力,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开阔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还提升了我院的学习氛围。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培训课程中,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院学生在2021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初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日期:2021-08-30
7月20日-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五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初赛在全国22个分赛区同时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全国近700所高校6000支参赛队伍的1万余名参赛师生参加。我校经过校内选拔共派出18支参赛队伍在西部五赛区参赛,分别参加了流程行业自动化、离散行业自动化、运动控制、信息化网络化四个赛项的角逐。最终,我校获得全国初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其中2支参赛队伍有望晋级在浙江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由我校郭利霞老师指导的潘俐等3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和任国梅老师指导的彭育霖等3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分别荣获特等奖,黄超老师指导的袁川等3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和任国梅老师指导的张俊松等3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分别荣获一等奖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内容涉及智能制造领域中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和智能应用等,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竞赛赛题,以工业企业的工程标准作为考核评分指标,全面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系统思维。大赛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A类竞赛,并成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
我院教师在2021年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西部赛区)中荣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1-05-14
5月7日至9日,第八届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鼎阳杯)西部赛区比赛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本次竞赛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及西部赛区组委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承办,旨在推进提升我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研究探索、工程实践和自主创新改革,推广各高校优秀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激发广大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热情。

本次比赛共收到来自甘肃、宁夏、陕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7省市47所高校一线教师的173件精品实验教学案例参赛。大赛聘请了多位全国实验教学案例竞赛评委给予现场评审。经过激烈竞赛,共评选出一等奖35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52项。我校田芳、叶文、彭宇兴参赛队获得一等奖,叶文、彭宇兴老师参赛队和高国芳、王秀娟参赛队获得三等奖。按照赛事规则,获得赛区一等奖的案例将推荐参加全国复赛。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加深了一线教师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更深层次理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通过学习优良实验教学案例不断提升实验实践教学水平的改革热情。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程控制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2008年,共计6套,当前现状为:
设备老化严重,中途出现过“水箱漏水,部分仪表损坏,部分接插座及接插线接触不良”等故障情况,已多次对水箱漏水进行了维修,对损坏仪表进行了调换,对接插座及接插线进行替换。维修成本很高。已无厂商愿意来维修。
现在试验运行故障率极高,经常出现实验操作正常而无正确实验结果的情况,让师生很是无奈。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需求:急需马上淘汰所有设备,完全新建。

2.电力电子实验室
2009年建设,设备老化严重,电脑太久,很多实验无法开设或者测得的实验数据误差太大,建议更新设备。
当时建设理念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技术进步要求,急需更新实验设备。
3. 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
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在技术方面研究创新体现得比较好,适合研究生实验的实验设备还很少,继续建设一批少台套、多类型的实验设备。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资源、条件、人才、制度等方面保障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一)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推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和组织学院的实验教学及其改革,统一管理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
(二)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保障,还将示范中心专项建设经费、设备维修费、教材建设经费、学科竞赛经费、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经费等其他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运行。
(三)学校制定了激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系列政策。积极支持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定有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工作举措。激励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建设等,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吸引高水平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
(四)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系统,支撑实验教学运行和开放信息化管理。实验室面向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参加科研、科技竞赛等活动实行全开放。建立了实验室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开放等制度。
(五)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等项目,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六)学校制定有《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及文件,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下一年的发展思路主要针对现在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决和优化:
(一)5个急需建设的实验室及配套设备
1.过程控制实验室:建设6台套。为避免同质化建设,控制器主要考虑S7-1500和智能仪表。可以采取虚实结合的建设方式。主要服务于自动化及电气工程的实验和实习实训。经费预算约120万。
2.电力电子实验室建设:可以多派老师参与学习固纬公司的PTS系统,结合PSIM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是加强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化,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地方。在整个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环,按电气学院的人材培养要求重新规划建设。拟重点打造“机器人、无人机、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与工业4.0”这四大方向的创新创业项目。
4.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
学院已经申请有教育部科技创新项目2项,(1)基于联邦学习和FPGA边缘计算的热扎板材表面划痕在线检测算法的研究。(2)基于FPGA的综合能源系统边缘控制器研制及应用。
学院已经建设有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设备,如:农业智联网沙盘,基于FPGA边缘计算科研平台(病虫害检测系统)。


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适合研究生实验的实验设备还很少,可以继续建设一批少台套、多类型的实验设备,并结合人工智能和芯片发展的要求,持续建设相关教学资源。
5.进行变频器方面的自制设备项目申报和建设: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变频器及应用”由于420变频器损坏,无法完成课程实验任务。将基于获批的2021年的校级自制设备项目:基于工业以太网Profinet的运动控制实训平台研制,进行西门子公司新一代的“G120变频器”和“V90伺服系统”的实验设备和项目建设。
(二)继续进行“互联网+实体”智能感知虚拟实验平台建设,结合学院项目制、案例式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建设一批优质实验项目,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实体”的虚拟实验项目,为申报2022年国家级虚拟仿真示范项目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