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唐德东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许弟建/13883583610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dqgcsyzx@163.com
所在学校名称:重庆科技学院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蒋德平/023-65022141、15340575399
年 月 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筹协调,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融合。根据学校的实验教学定位和总体规划,中心明晰了自身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即围绕电工电子、测控、自动化、电气工程等方向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材系统,实验设备完善,实验装备精良,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构筑了一种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显示了中心开出的四种类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在不断加强,更加重视“互联网+,挑战杯,西门子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系列赛事。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保质保量完成了实验中心承担的年度教学计划。疫情期间,辅以在线实验方式,也很好实现了停课不停实验。
(1)本中心承担的实验课程一共89门,面向24个专业,总学时为5276。本中心开出实验项目188个,其中“三性”实验174个。本年度,因为疫情影响,部分实验采取了在线实验方式,到实验中心开设现场实验的班级有所减少,中心为电气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及全校非电专业共计61个班、4290名学生开课。.
(2)自动化、测控、电气工程利用中心资源开设了系类实训课程,实验中心负责场地协调,部分实验老师给予指导。
2.持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1)互联网+实体实验教学改革:
在2020年疫情期间,各类虚拟实验平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教学应用,部分高校的部分课程真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实验”。现场实验,虚拟实验,在线实物实验,并驾齐驱之势已经形成。

对比现场试验、虚拟实验和远程在线实物实验可见,进行远程在线实物实验平台具有独特研究价值,将远程在线实物实验平台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价值的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实验中心建设了“互联网+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总线实验平台”,将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将虚拟技术和实体应用相结合,有效地解决实验场地与学生实验时间冲突的矛盾。
当前“互联网+实体”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还没能真正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提升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系统:
a.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功能需求,熟悉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硬件软件功能,重点对软件部分核心功能研究以及二次开放,形成具有服务课程达成度分析的软件。
b.基于当前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达成度的规定,就《数电》和《模电》两门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梳理。
c.基于当前自动化专业数电和模电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各个实验项目核心能力考察点的的梳理。
d.基于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进行实验报告模板库的建设。
实验中心建设了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系统,将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改革。
3.持续进行资源建设
(1)变频器建设: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变频器及应用”由于420变频器损坏,无法完成课程实验任务,特申请西门子公司新一代的“G120变频器”和“V90伺服系统”!
序号 |
设备名称 |
参考型号规格 |
单位 |
数量 |
1 |
G120C, 无滤波器, 0.55kW/1.7A(L), 0.37kW/1.3A(H), PROFINET, FSAA |
6SL3210-1KE11-8UF2 |
台 |
6 |
2 |
BOP-2 基本操作面板 |
6SL3255-0AA00-4CA1 |
台 |
6 |
3 |
PN版 驱动控制器(V90) |
6SL3210-5FB10-1UF2 |
台 |
6 |
4 |
V90电机,低惯量,Pn= 0.05 kW, Nn= 3000rpm, Mn=0.16Nm, SH20, 2500线增量编码器,带键槽,不带抱闸 |
1FL6022-2AF21-1AA1 |
台 |
6 |
5 |
动力电缆1.5米 |
6FX3002-2CT20-1AB5 |
台 |
6 |
6 |
编码器电缆1.5米 |
6FX3002-5CK01-1AB5 |
台 |
6 |
(2)单片机实验板更新建设:根据使用反馈情况,对自制的89C51单片机实验板继续进行了改革,研发了第三版实验小板,对实验中心各实验室电脑以及学生自身电脑使用的各类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较好的解决了程序下载不够稳定的问题。更新建设很好的服务于学院单片机都标教学改革需求。
(3)进行了发电厂虚拟仿真软件升级
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建设:发电厂虚拟仿真软件于2013年购买,已过保质期,原价值98万。服务于《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实训》课程, 2019年6月,对现有软件进行了升级。
2020年,进行了对应虚拟实验项目资源建设,并投入教学应用,具体如下: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实验室队伍组成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实验教师、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当前,实验中心有管理人员2名(中心正、副主任各1名)、专职实验教师14人,兼职教室25人(来自自动化系、测控系、电气工程系)。实验中心已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合理,队伍稳定而具有实干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
2.人员学历晋升
(1)姚立忠,已于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博士毕业。
姚立忠,于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智能化测控与数字图像处理方向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智能化测控、先进控制等领域,上述研究内容与我院DCS&APC实验室、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测控系统与仪表实验室紧密相关,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技术、理论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教学、实验室发展。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实验队伍建设原则
实验中心遵从“理论课老师和实验老师共建,实验老师主管”的原则。测控,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实验中心兼职老师参与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好的资源主要有实验老师负责管理。
2.实验中心实行各实验分室专人负责制
为提高整个实验中心的运行效率,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整个实验中心实行各实验分室专人负责制。各实验室负责人主要负责实验室器材的准备和整理维护、实验课的指导、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等工作。
3.实验中心倡导老师参加各类竞赛、技术培训或者学术交流
创新创业协会,实验老师大部分都是指导老师。该协会服务于2020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蓝桥杯单片机大赛多功能各类带赛。组织老师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或学术交流。如叶文、许弟建等老师参加了INTER公司组织的FPGA技术培训,叶文、朱建渠、庄凯等参加了三峡大学2020年12月份主办的“电力电子教学改革研讨会”。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教改项目
(1)电工与电子技术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并获批(负责人:吴培刚)
基于重庆市级电工电子在线精品课程基础,本年度,进行了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并获批。

(2)国家级《变压器主保护及二次回路综合实训》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和申报
以实际 110kV 变电站变压器差动保护及二次回路为蓝本,通过构建的虚拟仿真变电站真实场景,采用动画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差动保护实际二次回路的动作过程,实现在真实教学中无法开展的实际工程实验,即真实变电站大容量变压器保护实验。既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可能接触到高电压、大电流的危险性,同时也避免了变压器和继电保护设备的高成本消耗。还可以通过编辑修改一次二次回路原理图以及设置综合设计测试实验环节,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和改进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参加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申报,在虚拟资源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许弟建主持的2020年市级教改项目《基于智能开放创新实验平台的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研究》成功立项。基于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软件,结合工程认证实验考核达成度自动分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一个适合电类课程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分析的应用软件,进行实验考核达成度分析的教学改革。
(4)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教改课题的建设与申报。
第一,2020年项目《基于PTS混合式实验教学法师资培训项目》顺利申报成功。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固纬公司的PTS系统,结合PSIM仿真软件,以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针对核心技术进行讲解和演练、项目实战与应用等,探讨电力电子技术线上与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二,2020年项目《基于智能开放创新实验平台的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研究》顺利开展。基于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软件,结合工程认证实验考核达成度自动分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一个适合电类课程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分析的应用软件,进行实验考核达成度分析的教学改革。
2.课程建设项目
(1)吴培刚老师申报了《电工电子雨课堂》校级课程建设。建设了较为完整的雨课堂教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成果如下:
完成预习课件37个,题库题目数1104道,教学视频12讲共约170分钟,教学讲义11章共约3万字。(结题中)
(2)许弟建进行了《电子系统综合创新实践》,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如下:
一.近期,将课程移植到了市级在线课程平台,进一步优化课程框架。2.建设了基础知识章节2章(基础知识必备1:怎么看懂电路图+基本元器件的认识。基础知识必备2:各类焊接技术与元器件装配)焊接技术)。二.建设了综合案例6个(案例一:阿里云平台开发与应用(许弟建整理提供);案例二:基于公交站点的多功能智能公共服务机(柏俊杰整理提供);案例三:无人机用无刷电调开发实战(李家庆整理提供);案例四:跨平台控制智能家居系统(柏俊杰整理提供);案例五:校园智能气象站系统(李家庆整理提供);案例六:PLC跨平台测控系统(许弟建整理提供);案例七:UWB 高精度定位系统(许弟建整理提供))。三、刚迁移市级平台,学生应用70人。四、后期一个月规划: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进一步进行案例的内涵建设,提升案例的质量。将资源推送给创新创业学会的所有学生,在线学习和提升。五、开启应用型特色教学讲义的编写工作,让学生同步学习应用。
(3)胡敏老师进行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如下:
a.教案1套。
b.课件1套共5章
c.案例库1套共5个案例,案例题库1套共25题。
d.实验教学讲义一部5章共约3万字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实验中心老师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馈回来,用于指导毕业设计,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姚立忠科研情况:
1.持续进行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 cstc2018jcyjAX0350 ,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源滤波的铝电解过程智能系统模型构建方法研究,2018/08-2021/07,5万,在研,主持
2. 持续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5059,面向电解铝装备工艺系统大数据的深度混合滤波网络渐进学习模型,2019/01-2021/12, 26万,在研,主持。
3.持续研究重庆市教委雏鹰计划,CY191001,应用人工智能优化面包烘焙的配方与工艺,2019/11-2020/06, 1万,结题,主持(推荐为重庆市高校优秀指导教师)。
叶文科研情况:
持续研究极微量(ppm数量级)的水分分析以及天然气H2S等的含量分析。课题围绕国家与重庆地方发展战略,结合人工智能、先进控制等信息技术,从极其微弱的传感器信号中剥离各种干扰信号,完成了对感兴趣信号的提取,使分析精度较过去提高了二个数量级。项目实施以后,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在相关领域的实验、理论水平,有利于智能化测控仪表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成果与测控专业在线检测实验室的运行以及测控系毕业设计课题密切相关
许弟建科研情况:
进行了自制设备项目---《基于HTML5-Net网关的跨平台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研究。该系统是一套以样板房为模板,以标准工业电气产品为对象,以HTML5 web跨平台技术为支撑,集用户体验、安装调试、设计开发为一体的移动互联实训平台。研究成果很好的和毕业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
吴云君科研情况:
持续进行24V增程器控制器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胡敏科研情况:
申报了市教委研究课题: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吸附剂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再生动力学机制研究。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1.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实验教学任务共享与安排。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课程在本学期末以前向各院系下达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务网系统上发布),各院系根据实验任务(含理论课内实验或计算机上机)落实实验课程指导教师。
2.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管理系统”进行实验室开放运行和管理。该系统可对开放实验项目的申报、立项、管理、指导、考勤等方面进行了人性化的管理。
3.充分利用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的共享。为实现实验信息资源的共享,重庆科技学院建立有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实验设备及其状态查询、大型设备共享,增强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设备信息的共享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4.信息化实验平台建设:实验中心建设了“互联网+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总线实验平台”,可以远程在线开展部分实验。
5.基于工程认证自动实验考核平台建设:基于工程认证实验考核目标达成度自动评价功能需求,熟悉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硬件软件功能,重点对软件部分核心功能研究以及二次开放,形成了具有服务课程达成度分析的软件,即将投入教学应用。
6.继电保护和电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应用
利用软件平台,对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发电机等进行仿真研究,对并网进行仿真研究等,丰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手段。弥补当前实验中心电机相关实验室老化严重、损坏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问题。
基于电机仿真教学资源平台模块,建设有“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位能性负载)”,运行良好。
7.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
(1)许弟建、吴云君、叶文、李家庆等,掌握了“互联网+实体”实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提升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田芳进行了516罗克韦尔实验室实验室的软件安装和调试,能解决日常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余群威老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管理特长,对实验中心电脑及网络进行良好管理。
(4真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对于实验室PC机访问服务器的一系列设置,包括IP设置、通信PING命令的使用以及相关插件的下载安装等,都非常熟悉,并能独立处理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姚立忠掌握了百万吨乙烯虚拟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和对软件的反复操练,可有效提高师生的信息化能力;同时,DCS&APC实验室包含有远程桌面连接,远程访问,电视墙互联投影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信息化水平。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实验中心十分注重实验室开放工作。当前,就实验室开放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切实开展好新生开放周活动,促进实验室开放
实验中心认真组织开展每一年的新生实验室开放活动周活动。引导广大新生走进实验室,一是充分展示实验室建设成果和实验教学资源,二是让新生到实验室参观、观摩、体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号召学生多到实验室学习,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口号:创新无止尽,实践出真知。
活动目的:激发大家实验热情,常到实验室来做实验!
每个实验室挑选2个以上展示性好的实验项目,实验老师现场解说。学生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向他们提问,或者现场体验“电子信息科学”的奥秘。
通过该活动,让新生真正了解了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开设、实验室开放机制、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生助管等相关情况。通过对新生的宣传和导引,对今后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实验室开放有一定的作用。
(2)毕业设计全开放
制定详细开放实施计划,明确教师、学生责权利。
开放办法 |
501,502,509,510,512,311、410,404,405,402,326集体开放(其余房间学生有单独要求时个别开放) |
开放时间 |
8个实验室,6周-17周,周三上午、周四上午9:00--12:00(无实验课时间) |
实验老师责权利 |
一、9:00--12:00,501,502,509,510,512,311、410,404,405,402,326确保开放时间实验室打开。 |
二、开放实验室开门值周安排:见右表(分表二) |
三、本学期完毕,各实验室负责老师必须按照时间节点上交“实验室开放记录本”到实验中心。 |
四、考勤督导组将对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考勤和公示(407公示栏) |
五、实验中心将计开放工作量和酬劳。 |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责权利 |
一、有责任督促每个毕业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实践(至少10次)。 |
二、有责任督促每个毕业学生在“实验室开放记录本”上签字确认(至少10次)。 |
三、实验中心将对工作优秀的指导老师计开放工作量和酬劳(从本学期开始严格兑现开放酬劳,见分表六)。 |
奖励和处罚 |
一、学院将对上述开放完成优秀的老师进行奖励 |
二、学院将对上述开放完成得极其不好的老师进行处罚 |
毕业设计学生的责权利 |
每个学生每次到实验室,必须在“实验室开放记录本”上签字登记 |
(3)竞赛开放
加强大赛组织工作,扎实搞好实验室为大赛培训服务的开放工作。为各级各类大赛做好开放和培训服务。中心开放服务的大赛包括有全国电子大赛,重庆市单片机和泰杯大赛,“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重庆市电子设计竞赛(TI杯),重庆市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大赛,西门子PLC竞赛等等。
(4)制订了《实验设备借用管理办法》促开放。
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借用管理办法》向实验中心借用可借用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例如:为搞好单片机实验教学,单片机实验小板确保每个同学借用一块,长期使用,毕业前归还即可。
(5)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开放,“赛课计划”实施促开放
2.实验中心十分注重实验室安全工作。当前,就实验室开放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建立实验室安全三级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包含有学院院领导、实验室主任和专职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员为各实验分室负责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
第一,第一节实验课:学生新到一个实验室,各位老师必须就整个实验室的安全,开展安全教育并做记录。记录位置为《实验教学记录本》的每次实验的“是否进行安全教育”位置。
第二,后续的实验课:各位老师必须就该实验存在的安全,开展安全教育并做记录。记录位置为《实验教学记录本》的每次实验的“是否进行安全教育”位置。
(3)实验室安全检查
第一,加强实验室设备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记录位置为《实验教学记录本》的首页。
第二,加强实验室各危险源点的常规检查,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安全用电、危化品与防护品存用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业务部门反映解决,对特种设备要按照《重庆科技学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
(4)持续强化安全意识
各实验老师,每年(或每学期)就所管辖实验室,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
(5)编制实验室安全手册
针对各实验室设备的具体情况,就安全问题进行梳理,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分发各位师生学习。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参加会议
2020年10月18日,许弟建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融合创新、加快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线下会上做专家报告“新工科背景下远程在下实物实验平台建设理念交流”。



2.参加教学竞赛
2020年6月,许弟建、余群威、庄凯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主办的实验案例教学设计大赛,该项目荣获西部赛区二等奖:

3.校际交流
2020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来我校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应用交流。


4.迎接参观
实验中心多次迎接来自其他高校、企业前来参观访问。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电气大讲坛: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报告人题目:翟崇治
报告题目: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报告地点:逸夫楼电气工程学院小会议室i412-1
报告内容:对环境空气监测领域监测手段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做详细介绍
电气大讲坛: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
报告人题目:邓渝生
报告题目:泛在电力物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
报告地点:逸夫楼电气工程学院小会议室i412-1
报告内容:
1. 泛在电力物联网概述
2. 区块链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
3.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
4.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程控制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2008年,共计6套,当前现状为:
设备老化严重,中途出现过“水箱漏水,部分仪表损坏,部分接插座及接插线接触不良”等故障情况,已多次对水箱漏水进行了维修,对损坏仪表进行了调换,对接插座及接插线进行替换。维修成本很高。已无厂商愿意来维修。
现在试验运行故障率极高,经常出现实验操作正常而无正确实验结果的情况,让师生很是无奈。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需求:急需马上淘汰所有设备,完全新建。

2.电力电子实验室
2009年建设,设备老化严重,电脑太久,很多实验无法开设或者测得的实验数据误差太大,建议更新设备。
当时建设理念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技术进步要求,急需更新实验设备。
3. 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
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在技术方面研究创新体现得比较好,适合研究生实验的实验设备还很少,继续建设一批少台套、多类型的实验设备。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资源、条件、人才、制度等方面保障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一)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推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和组织学院的实验教学及其改革,统一管理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
(二)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保障,还将示范中心专项建设经费、设备维修费、教材建设经费、学科竞赛经费、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经费等其他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运行。
(三)学校制定了激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系列政策。积极支持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定有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工作举措。激励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建设等,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吸引高水平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
(四)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系统,支撑实验教学运行和开放信息化管理。实验室面向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参加科研、科技竞赛等活动实行全开放。建立了实验室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开放等制度。
(五)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等项目,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六)学校制定有《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及文件,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下一年的发展思路主要针对现在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决和优化:
(一)4个必须建设的实验室
1.过程控制实验室:建设6台套。为避免同质化建设,控制器主要考虑S7-1500和智能仪表。可以采取虚实结合的建设方式。主要服务于自动化及电气工程的实验和实习实训。经费预算约120万。
2.电力电子实验室建设:可以多派老师参与学习固纬公司的PTS系统,结合PSIM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创新创业实验室:由于原电子创业实验室划归了智能学院,目前,电气学院的创新创业实验室还处于空白状态下。而创新创业实验室是加强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化,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地方。在整个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环,所以,需马上按电气学院的人材培养要求重新规划建设。拟重点打造“机器人、无人机、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与工业4.0”这四大方向的创新创业项目。
4.研究生实验平台建设:
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在技术方面研究创新体现得比较好,适合研究生实验的实验设备还很少,继续建设一批少台套、多类型的实验设备。
(二)继续完善测控专业用的“互联网+实体”实验平台,为申报2021年国家级虚拟仿真示范项目做准备